徽茶文化

2463

2016-05-02
徽州茶人小傳:謝高望

    謝高望(17821860),字景興,徽州歙縣漕溪人。謝高望一生業(yè)茶。然在茶界,其名聲似乎并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注意;究其因,是謝高望的孫子——黃山毛峰創(chuàng)制人謝正安的名聲超過了他,這也可謂是“青出于藍而勝于藍”。清中期,徽州茶葉的銷售一直是在增長;當茶葉貿易遂成徽商經營的“巨業(yè)”,而徽商中也出現了“世守其業(yè)”的專業(yè)茶商時,謝高望也是其中一員。當時的徽州既是商賈之鄉(xiāng),又為東南鄒魯,商賈往往又是知識分子;他們讀書明理,精于籌算,從而得以在進退取予之間,不失時機地作出正確的判斷,以獲得厚利。作為清初國子監(jiān)的學生,謝高望身上的“儒”不僅僅表現為文化追求,更多的是體現了他的“儒賈”特色及經營觀念,這也是他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。由于有謝高望這樣儒商的產生,不僅提高了徽州山區(qū)商人的地位,擴大了徽商的經營范圍,同時也提高了徽商經營水平及商業(yè)信譽,從而推動了傳統(tǒng)華茶的發(fā)展與輝煌。

    徽商從明清到近代,一直是以較強的實力雄踞海內外市場。尤其是自清以降,經營茶葉成了徽商貿易活動的重要部分,也是其獲取商業(yè)利潤的一項重要內容。所以,謝高望在清嘉慶4年(1799)剛剛18歲時就已經“出門”了(“出門”是徽州漕溪茶鄉(xiāng)一帶的土話,意思是外出謀生。)他長年累月販茶于各地;可謂是跋山涉水,歷盡艱辛……。由于他僅成功的領悟和運用了“靜觀盈縮,善察低昂”的經商之道,所以是“公絕機詐,一為廉賈。久之,一年給,二年足,三年大穰,為大賈矣;”從而使從事茶務活動的徽州謝氏家族有了聲名。清嘉慶年間,謝高望遵循“不惟任時,且惟擇地”的經商原則;除了在徽州本地經營“晉康”茶莊外,還將眼光投向了外地的市場。也許是緣于人際關系的因素,他先后在皖中的含山運漕、巢縣拓皋等地開設了“永馨”茶號、“新成”茶莊等。謝高望的“晉康”茶莊,是謝氏家族業(yè)茶時傳下來的招牌。據傳:取名“晉康”是因為謝氏家族祖上在東晉時家業(yè)興旺,而謝氏家族祖籍又是在河南太康;所以取“晉”、“康”兩字組成“晉康”牌號。謝高望的“晉康”茶莊是以經營內銷茶為主,后期亦出售外銷茶。當時,內銷茶花色品種甚多,主要有大方、雀舌等烘青綠茶,有時也販運茉莉和珠蘭花茶。

    謝高望年輕時自己外出闖蕩、打拼,積攢了一些家業(yè);中年則是帶著兒子謝光云共同經營茶葉并予以指教,使家族歲際豐盈;晚年時則輔佐孫子謝正安業(yè)茶。其“善治生”的經商之道,在以后幾代人的經商歷程中都有上乘的表現和成功的效果。所以,其孫子謝正安,在一份名為自序實為“遺囑”中說,“斯時祖、父理于內……,歲際豐盈,得以積此薄產,置此田廬。居今日,家稍裕而人漸繁?!敝x正安感慨地說“回溯從前,亦云幸矣?!币驗檫@份家業(yè)是“先人之積善及余生數十年殫精竭慮,從克勤克儉而來;”所以要倍加珍惜。1853年以后,商道因太平天國戰(zhàn)亂而受阻,茶葉貨源中斷,茶商被困,茶農及茶號等頗受損失;謝高望辛苦營造的家業(yè),也因遭戰(zhàn)火而損失殆盡;只有“晉康”茶牌號依然在商海中艱難維持……。

    謝高望一生克勤克儉,不求奢華且樂善好施,其夫人蔣氏亦是出生大戶人家;不僅嫻淑善良,更是節(jié)儉持家。謝高望和蔣氏是夫妻同庚,舉案齊眉,相敬如賓;不僅是享譽鄉(xiāng)里并深得四鄰夸贊。然兩人均在79歲時先后壽終,說來也是一種福緣!這無疑印證了一句古話;前有福陰,后有傳承!
Copyright 謝裕大茶葉股份有限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7936號-1   技術支持:黃山智慧城市科技